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8章





  “莲珠姑娘,我只求知道,郡主伤势可有大碍。”

  莲珠实在不忍见彭四郎如此落寞,咬了咬唇,道:“郡主已无大碍,大夫说再调养些时日便无恙了。”

  知她安好,心里舒服了些许。彭四郎道了声多谢,又望了望那紧闭的房门,心有万般不舍,但最终还是选择离去。

  浔阳透过窗子悄悄看着彭四郎的背影,往后他大概不会再来了吧。浔阳关上窗,这段缘算是了了。

  闭了许久的门忽地开了,浔阳数日不曾踏出房门,只觉呼吸也顺畅了。

  海棠红散花罗裳微微曳地,松花绣鞋时隐时现,臂上挽迤着霜色轻绡,更添娇俏。髻上的蝶恋花步摇玲珑别致,青玉珰珥晶莹辉耀,华鬘璎珞似梅花花瓣纷落颈间,明艳娉婷令人神倾。

  浔阳款款走近唐近,旧时见他穿着褴褛僧衣与破旧的家丁服总觉得格格不入,唯有穿上这身孔雀纹官服的唐近才是真正的他。

  “唐大人别来无恙。”从她和亲柔然到如今重生近一载,唐近,唐大人,好久不见。

  唐近笑得粲然,世间纵有千般美好也不及浔阳半缕笑靥。

  唐近的目光移向浔阳右手,伤口已愈,痂皮脱落大半。但因早前行路匆忙未能妥善处理伤口,以致数次感染化脓,留下紫红瘢痕。

  唐近取出了一盒南珠。

  “早前曾听闻珍珠研末能消炎祛痕,正巧陛下御赐了六颗合浦南珠。听内侍说这是珍珠中的上品,想来功效必定更佳,所以,便想赠予郡主。”

  合浦南珠自秦时起已是御用贡品,深海采珠极其危险,李太白尝以“相逢问疾苦,泪尽曰南珠”喻之。本朝□□体恤珠民,将每年进贡的南珠数减至二十八颗。这二十八颗南珠从无数珍珠中甄选而来,颗颗细腻浑圆,多是作为国礼赠送友邦,便是皇后也甚少能得此恩赏。陛下御赐六颗足见其对唐近的青睐,唐近不留着供奉,倒要送给浔阳入药,堪称匪夷所思。

  唐近盛情,浔阳也不好推却,便让莲珠将南珠收下,又请唐近到藕风小筑小坐。

  浔阳以御赐大红袍款待算是投桃报李,唐近也算识茶之人,能品得出这生于岩缝沟壕的坚韧醇厚。

  三盏茶入腹后,莲珠捧着一块莹白玉佩过来。这块和田玉仙鹤厚重温润,串上合浦南珠更显不俗。

  浔阳将玉佩赠予唐近,道:“《礼记》有云:‘古之君子必佩玉’,京城之中更盛行佩玉之风,唐大人既入官场,岂能无玉。此玉产自和田,虽非稀世之物但胜在雕工精细,也算与唐大人相衬。”

  唐近受宠若惊,只是不解为何浔阳要将自己所赠的南珠串在玉佩上。浔阳知他所惑,解释道:“南珠珍贵,浔阳小小伤口又能用得了多少。何况,御赐之物,唐大人如数转赠未免有蔑视皇恩之嫌。”

  唐近恍如醍醐灌顶,他虽已还俗半载,但对这些俗世规条仍是所知不多,险些犯下大错。

  “多谢郡主提点。”唐近接过玉佩,浔阳掌心的温度还留在玉上。唐近摩挲着白玉,系于腰间。

  “唐大人客气了。”浔阳莞尔,“唐大人初涉官场,难免有不周全之处。官门规矩繁多,唐大人大可多向我父亲讨教。”唐近这个王佐之才必须牢牢栓在他们慎王府的船上才是。

  听浔阳提议他向慎王讨教,唐近略显局促,道:“方才王爷确曾指点我为官之道,但,许是我资质愚钝,未能参透。”

  慎王素来谨言慎行,议论朝局自然说得隐晦,也难怪唐近听不明白。好在浔阳此前托阳淌打听过大理寺的情形,倒也能说个大概。

  前任大理寺卿故去多时,两个少卿分别为慷慎两党之人,一山二虎自然不睦。近月来冲突愈烈,也是因此陛下才会将唐近这个耿直之人摆上此位。

  浔阳说予唐近时刻意褒扬归属慎王的少卿,对另一人的功绩避而不谈。

  唐近每每听浔阳说话总觉得她能将旁人说来复杂的事讲得清楚易明,声音更是婉转悦耳,百听不厌。

  第42章 赴宴

  时维九月,正值寿康公主生辰于府中设宴,浔阳应邀赴宴。马车走得极慢,浔阳知道又是莲珠自作主张,悄然叹息:“让车夫快些走吧。”

  莲珠忧心忡忡:“郡主,离开席还有些时候,咱们迟些去吧。”眼下那些诋毁浔阳的传言甚嚣尘上,今日又有金城郡主在,莲珠实在不愿浔阳去听那些流言蜚语。

  “避无可避,去迟了她们又该说是我愧于见人了。”浔阳反而坦荡,京中贵女无所事事以议论他人事非为乐,待她们议论腻了也便过去了。

  莲珠不情不愿地掀了车帘吩咐车夫快些赶马,缩回脑袋看了看闭目养神的浔阳,欲言又止。浔阳回京之后对她失踪那些时日的事情闭口不提,莲珠也只是早前从王妃那儿得知郡主被掳劫去了柔然,王爷捎信报了平安。向来好打听的她心里好奇,又怕知道之后会守不住秘密,一直也没敢去问。

  公主府内珠环翠绕,其中格外耀眼的当属盛装而来的金城郡主,那一身首饰只怕比寿星公的还要华贵些。浔阳入内时金城正与几个闺秀窃窃私议着,丝毫未曾留意到她们议论主角已经登场。

  莲珠憋着一肚子火气,偏自己只是个丫鬟不得发作,而浔阳又置若罔闻,她也只能自个生着闷气。

  浔阳端端正正从她们身旁走过,云淡风轻。金城暗暗咬牙,同为皇孙,为何彭四郎那般钟情浔阳,对自己却总避之不及。

  寿康公主正与乐昌公主在德馨堂里品茗,见浔阳来了笑着放下了茶盏。原本还担心浔阳会因坊间谣言不愿赴宴,见她如今容光焕发地来了,心下甚是宽慰。

  浔阳命莲珠奉上贺礼,自行礼贺道:“浔阳祝寿康姑姑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,年年岁岁颜丹鬓绿,岁岁年年阖家欢愉。”

  寿康笑着扶起浔阳:“还是你这话动听些,她们几个总拿松呀鹤呀祝我,闹得我还以为今个是过花甲还是古稀的。”

  旁侧乐昌公主掩唇轻笑,道:“你呀,都做祖母的人了还要人家祝你青春常驻,也不怕儿孙们笑话。”

  提起新添的孙儿寿康笑意更浓,反打趣乐昌:“这有什么可笑话的,我是巴不得做个不老的妖怪,这些个皱纹白发你若喜欢全送你了。”

  乐昌笑着往寿康腰上一戳,寿康躲闪不及捂着腰失笑。浔阳看着两个为老不尊的姑姑心下艳羡不已,什么时候她才能过上这般安乐无忧的日子。

  嬷嬷捧着戏折子来请寿康点戏,寿康点了《四郎探母》和《赵氏孤儿》后又推给了乐昌,乐昌并不接折子,只道:“别净点咱们喜欢的,让浔阳点几出她们姑娘家乐意看的,别闷坏了她们。”

  寿康正要把戏折子给浔阳,浔阳却道:“我听的戏少,也不清楚这家戏班拿手什么行当,还是请柔馨姐姐点吧。”

  聂柔馨是寿康公主嫡出的二女儿,比浔阳年长三岁。原已与窦尚书家的公子定了婚约,今夏就该出阁的。奈何窦家公子英年早逝,聂柔馨的婚事也就搁置了。寿康便又把折子给了嬷嬷,让她去请柔馨点戏。

  浔阳陪着两个姑姑聊了些家常,直至戏班子准备妥当,嬷嬷请她们入席才扶着寿康往水榭戏台去。

  第一出唱的是柔馨所点的《麻姑献寿》,戏文虽好,但毕竟人人过寿都以此戏助兴,看得多了难免失趣。寿康偏着头与乐昌说着笑,其他人也意兴阑珊。

  浔阳捏着茯苓糕正往嘴边送,瞥见侧目看她的金城,目光停留了片刻又移回了戏台,悠悠吃着茯苓糕。也不知金城何必为彭四郎这般抹黑自己,同为皇孙,她与彭四郎一样不会有结果。有力气四处造谣,倒不如多照料照料自己那嶙峋的身材。

  台上正唱到精彩处,寿康长子聂益领着个人过来贺寿。方才在德馨堂里寿康说今日会让聂益领个同僚过来,请乐昌帮忙掌掌眼,好撮合他和柔馨的婚事。

  浔阳本正好奇何许人也,却没想到是大理寺卿唐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