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1章





  国王移驾旁侧的偏殿,二人盘腿坐于蒲团。早在唐近第一次随崇明大师来乌兰的时候,乌兰国王就想留唐近作乌兰的国师。唐近心如明镜,只因志不在朝政才没显露出他的能处。若能加以锤炼,必是国之重臣。可惜当时唐近一心向佛,婉拒了国王美意。此次唐近再访乌兰,国王也多次重提旧事。唐近仍旧不愿,但国王一直以国师之礼待他。

  “乌兰佛教中流传着一个故事,你可曾听过?”

  唐近摇头恭听。

  “有一修佛者历经三世轮回,每一世都抛去七情六欲一心向佛,但每一世佛祖都不见他。直至有一日他路过家门,看见妻子无怨无悔赡养着他的父母时他才顿悟。原来每一世他斩断亲缘,便欠下了一世的尘缘。”

  唐近阖目默然,世间事,唯缘字最难参悟。

  “缘起缘灭缘自在,坦然处之便是。”

  “陛下所言,唐近受教了。”人生而赤条条来,却难一世都了无牵挂。佛说缘是前世修来的因果,也许是自己前世亏欠了浔阳吧。缘起缘灭,非人力所能为之,随缘便是了。

  唐近豁然,远眺佛堂。待今生还了前缘,了了牵挂,来世再作佛门弟子吧。

  见唐近放下了佛缘,国王又再劝他留在乌兰。话方出口,侍卫匆忙来报。

  “陛下,穆则王子遇刺……身亡了。”

  穆则虽非国王亲生骨肉,这些年行事也多有荒诞,但国王慈悲从不愿伤他性命。何况穆则也是他的侄儿,白发人送黑发人,难免悲从中来。

  “为何会这样?是谁,是谁做的?”国王气怒之下喘息急促,几乎要背过气去。

  “是……诺格王子。”

  国王吐下一口鲜血,孽缘也!

  第35章 探监

  乌兰国的监牢亦分贵贱,诺格王子被关押在专为王公子弟准备的牢房里。若不是那道冰冷的铁栅门在,诺格几乎要忘了自己身陷囹圄,毕竟穆则的死确实与他无关。

  今日他收到了穆则的请帖,穆则声称自己与引刚决裂,想与他握手言和一起对付引刚。诺格信以为真,去了引刚府中赴约,哪知一进去就看见穆则倒在血泊里。仵作验了尸,凶器竟然是自己的随身匕首。那匕首他是从不离身的,也不知穆则是如何死在了自己的刃下。

  当场被捕,凶器也找到了,可是穆则给他的请帖却不翼而飞,诺格百口莫辩。按照乌兰律法,杀人者,处绞刑,王子亦不例外。诺格环视这辉煌豪奢的监牢,乌兰王室人丁单薄,这牢房建成后空置多年,他竟是第一个客人。

  正无声自嘲着,那违和的铁门却打开了。

  唐近刚步入牢房内,狱卒又无情将那门锁上。诺格一脸不解,大数的使臣来这里做什么,莫非是来为自己超度的?

  “是我们王爷命我来的。”

  诺格越发诧异,他已是戴罪之身,对慎王毫无用处,还让唐近来做什么?

  诺格不知,他入狱短短几个时辰,乌兰朝中已天翻地覆。国王得知诺格杀害穆则后急病昏厥,引刚迅速召集了大臣,拥立自己为摄政王。引刚掌政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判诺格死罪,依照乌兰国法,三日之后便是诺格行刑之日。诺格一死,乌兰便只剩引刚一个王子,即使国王苏醒也无力回天。

  一旦引刚掌政,大数再无机会购得乌兰良驹,是以慎王必须救出诺格,扳倒引刚。

  唐近言道:“我们王爷说,引刚接掌朝政动作太过迅速,似是早有预谋,恐怕穆则王子的死与他难脱干系。若能查清穆则王子被害的真相,不仅能救出诺格殿下,也能令引刚获罪失权。”

  父亲昏迷卧床,自己又被囚牢中,年纪尚轻的诺格突遭如此变故早已没了方寸,大数慎王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。诺格详细将今日发生的事情告知唐近,唐近一一记下。

  慎王交代,此案关键在于行凶所用的匕首是诺格随身之物,若能解开此谜团,案子也就容易了。

  而照诺格所言,这匕首是西部一属国所进贡,刀身寒铁所造,较普通匕首长出一寸,刀背以乌兰图腾为花纹,天下绝无仅有。诺格每夜睡前都会将匕首藏于枕下,天亮时又藏于怀中,绝不可能被人盗取而不知。

  如此一来,更难证明诺格清白。

  诺格万分焦灼,引刚为了陷害他精心布下了这一局,连自己的亲生弟弟也不惜牺牲。而他们只有三日之期,三日,只怕连这匕首是怎么回事都查不出来。

  唐近带着诺格的口述回驿馆复命,慎王听罢揉着太阳穴一筹莫展。

  “王爷可还有什么吩咐?”唐近急着回去见浔阳,无心多留。

  慎王也想独自静思,摆手命他下去。

  浔阳在屋里听着外头的人热议王族变故,而她既不能去问详情,更不能踏出房门与父亲一同计议,急得脸上发烫,头也有些晕眩。

  至傍晚时分终于等到唐近回了驿馆,他刚一跨过门槛浔阳便迫不及待关上了房门,拉着唐近细问乌兰局势。

  见浔阳说话中气十足,气色也红润了不少,唐近放心许多,这才敢将那些劳费心神的事情说予她听。

  虽然早知道乌兰有王子要谋反,但具体的情况浔阳也是现在才听得明白。明明唐近正说着谋杀叛乱的大案,浔阳的嘴角却忍不住渐渐上扬。前世唐近官拜大理寺卿时屡破大案,想必对刑名之事甚有天分,引刚这局真真是为唐近量身定做。

  “唐公子觉得此案真相为何?”能见证这场轰动了两国的大案,浔阳瞬间觉得这几日吃的苦都是值得的。

  唐近尚还不能体会浔阳的兴奋,他只知道此事关系着大数与乌兰万千百姓的性命,应当慎重处理:“在下未曾勘验案发之地,更不曾见过穆则王子遗体,不可妄言。”

  “那为何不去勘验?”

  “这……”唐近道,“在下不擅此道。”

  “未曾尝试怎知不擅?”浔阳急道,“唐公子切不可妄自菲薄。”

  唐近不明白浔阳为何对自己这么有信心,心底莫名起了一阵涟漪。但是:“案发之地已有重兵把守,王子遗体更不是在下相见就能见到的。”

  这话将浔阳的兴奋由天上打落到谷底,此地不是大数,父亲的王爷身份在此也起不了什么作用。更何况如今把控朝政的是引刚,他又怎会给唐近机会去翻诺格的案。

  浔阳黯然,前世慷王伯伯又是如何解开这个困局的?他能想到的办法,父亲会想不出来吗?

  “郡主大病初愈,还是不要为此事劳心费神为好。”见浔阳愁眉不舒,唐近的心里也像有团棉花堵着一般,可是自己又能如何帮她呢?

  “如何能不费神呢?”浔阳喃喃自语,“如果乌兰真的落在引刚手里,柔然军队还不肆意妄为掠夺大数疆土,我的大哥还在边关守着呢。”想起在驻守在苦寒边关的大哥阳湍,浔阳眉头更紧。为什么她之前没有想起此事,若早作绸缪将大哥调离边关不就好了。

  唐近一时不知如何宽慰浔阳,见她双目楚楚盈泪,很想为她拭去泪珠,可偏那泪珠打着转儿总不落下。唐近就这么静静看着浔阳眼眶里将落未落的泪水,不知不觉入了迷。